內容源自 網絡 僅供參考
現代檔案庫房已從單一的紙質存儲發展為多載體共存環境,大型檔案庫會有不同的區域。不同載體材料對環境參數有著截然不同的要求:
紙質檔案:最怕溫濕度劇烈波動,理想環境為溫度18-22℃、相對濕度45-55%。濕度超過65%時霉變風險激增,低于35%則會導致紙張脫水脆化,脆化后的古籍紙張容易碎。
膠片檔案:包括縮微膠片和攝影膠片,對濕度更為敏感。彩色膠片要求濕度30-40%,溫度低于10℃;黑白膠片可耐受稍高濕度,但溫度也應控制在15℃以下。
數字載體:磁帶、光盤等存儲介質懼怕干燥環境,濕度需維持在30-50%之間。溫度過高會導致介質變形,特別是磁帶在25℃以上時磁粉易脫落。
季節性管理難點
梅雨季節:長江流域每年6-7月持續高濕,庫房需提前檢查除濕設備容量,警惕墻體結露。建議增加除濕機輪換運行制度。
冬季干燥:北方供暖期濕度常低于30%,需啟用加濕系統。特別注意靜電對電子載體的影響,建議采用離子化加濕方式。
春秋過渡季:晝夜溫差超過10℃時,易導致膠片載體表面結露。建議采用階梯式溫控策略,日間適當調高溫度設定值。
智能溫濕度監測系統設計要點
多參數聯動監測:除常規溫濕度外,可以增加:
光照度監測(防止紫外線損傷)
二氧化碳濃度(影響膠片壽命)
顆粒物檢測(保護精密載體)
分區控制策略:可以將庫房根據不同的檔案介質劃分為:
恒溫恒濕區(珍貴紙質檔案)
低溫干燥區(膠片存儲)
緩沖過渡區(日常借閱周轉)
預警模型優化:應建立不同載體的:
短期波動預警(2小時內變化超限值)
累積暴露預警(連續48小時臨界值)
季節性趨勢預警(同比異常波動)
應急管理升級建議
配備應急電源時注意:
除濕設備優先供電
數字載體庫房需保證不間斷電源
建立載體特異性應急預案:
紙質檔案浸水搶救流程
膠片突發高濕快速處理
電子載體高溫應急降溫
關鍵設備技術指標
溫度傳感器:量程-20℃~60℃,精度±1℃
濕度傳感器:量程0~100%RH,精度±5%RH
采集終端:至少支持8路傳感器接入,內置數據緩存72小時以上。
對于檔案儲藏場景來說,溫濕度監測系統的主要功能要滿足以下幾點:
1、可分區監測,自定義報警閾值,分區顯示。此功能主要用于不同介質區域的溫濕度監控數據集成。也便于后期庫房調整時,監測系統可直接更改設置。
2、可分級報警。可根據超限或機構內部職責進行分級報警,滿足管理要求以及風險控制。
3、斷電續航。有些檔案庫房并沒有配置雙路供電,因此存在斷電風險,而且斷電后短時間內如果溫濕度未大幅升高,對檔案并無較大影響。但也正是因此,斷電狀態下,溫濕度監測系統的持續監測報警續航能力較為重要,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,可以接受意外斷電,但要知道這過程中的環境溫濕度,做到心中有數。
4、可靠的報警機制。通常貴重物品存儲環境的溫濕度監測系統不會與除濕機、壓縮機等調控設施進行聯動,避免出現意外造成更大損失。這類場景的監測系統最重要的是溫濕度監控與報警功能。報警方式要在微信報警、短信報警、電話報警中可選。
聲明:本文章來源于網絡,僅供參考交流,本站不對文中觀點及真實性負責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