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源自 網絡/AI
冷鏈物流這幾年發展很快,特別是生鮮電商和醫藥需求帶動下,市場規模一直在擴大。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,食品冷鏈物流業務量有1.92億噸,同比增長4.35%,行業總收入接近2800億元。冷庫建設也明顯加快,上半年投入資金增長7.67%,總容量達到2.6億立方米。新能源冷藏車更是爆發式增長,銷量同比翻了一倍多,現在每三輛新車里就有一輛是電動的。這些數字說明,大家對冷鏈的需求確實在增加,企業也在加大投入。
不過行業痛點也很明顯。比較明顯的就是溫濕度控制問題。比如冷藏車跑長途時,溫度傳感器偶爾失靈,司機又沒及時發現,一車海鮮可能就變質了。還有些倉庫為了省電,半夜偷偷關制冷設備,早上再打開,這種“斷鏈”操作讓貨損率比國外高兩三倍。更麻煩的是數據記錄,很多企業還在用手寫臺賬,溫度超標了隨便改個數字,真出了問題根本查不清責任810。
具體來說,常見問題有這幾類:
設備不穩定?:傳感器精度不夠,制冷機突然故障,或者包裝材料沒選對,都會導致溫濕度波動。
人為操作漏洞?:司機為省油中途關冷氣,裝卸貨時長時間開著車廂門,這些習慣性動作很容易造成局部溫度失控。
管理跟不上?:有些中小冷鏈企業連基本的信息系統都沒有,全靠人工巡查,等發現異常早就來不及了。
這時候溫濕度監測系統就顯得特別重要。現在的系統已經能做到:
實時監控?:每分鐘采集一次數據,溫度誤差不超過0.5~1℃,濕度誤差在5%以內,比人工記錄可靠。
智能預警?:溫度快到臨界值時,發送預警信息,超過限定值時,向指定號碼發送超限報警短信或電話。
全程追溯?:所有數據自動上傳云端,生成不可篡改的電子臺賬。杜絕人工修改、補數據的可能,確保數據真實。
不同場景用的技術也不太一樣:
無線溫濕度監測系統?適合醫院、實驗室這些經常要調整布局的地方,傳感器直接掛墻上無需布線。
有線溫濕度監控系統?更合適大型冷庫,雖然布線安裝麻煩且有成本,但信號穩定,不怕干擾,適合大型監測環境。
混合方案更靈活,例如冷藏車就用GPS定位+溫濕度雙監測。
聲明:本文章來源于網絡/AI,僅供參考交流,本站不對文中觀點及真實性負責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刪除。